这两天看了本书,有点不吐不快的意思。
有几个观点,逐一聊聊。
第一个观点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不持续输入能量都是死路一条。
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自然界普遍定律。
对人来说,不再接受新信息,不再接受挑战,就有点“三十岁之后就死了”的情况。
与交易类似,交易者在抱守某一个观点之后,会潜意识的对不利信息采取一种防御的态度。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存疑的想法,二是接受对抗的信息会很不舒服。
当你一开始对事物留有怀疑的余地,承受不确定性和接受自己的无知后,新信息到来反而能取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查理·芒格曾说,养成接受新观点的习惯其实是人生非常大的优势。
接受新知识为什么很难呢?
除了脑子本身没有挑战固有思维的意识习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铲除脑子里的旧东西, 给新东西让出空间,这个过程很痛苦。
没做过俯卧撑的,肌肉一酸痛就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就是不愿意让身体吃苦。
同样的,在脑子里铲除旧东西,搬运新东西,是一个让脑子吃苦的过程,痛苦了就容易对抗,出现“算了,不改变了”的念头。
当然了,可能大多数人都意识到需要作出改变,但又延伸出另一个问题——明明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却总是作出错误的行为,知道和做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儒家思想说这是“知行不合一”,而这个鸿沟永远无法跨越。
第二个观点是,不断挑战自己,长期下来会变得非常牛逼。
《剑来》有段话我很喜欢:
“纯粹武夫,出拳不停,是要以今日之我,问拳昨日之我。与人争强斗勇,这是武学小道,以一己之力,单凭双拳,与天地争胜,才是大道风光。”
想想看,今天之我问拳昨日之我,哪怕不是天天胜,而是胜多输少。时间长了,也会变得非常不得了。
剑来又说,每一个昨天的自己,才是我们今天最大的靠山。
可是积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短期看不到反馈,放弃的念头就会产生。
这时候怎么办?
一是把每天的目标定的很小,先跟自己妥协了,不为难自己。
跟做俯卧撑一样,今天做5个,一周后可能就10个了。
巴菲特讲“强度是卓越的代价”,慢慢积累,强度就慢慢加大了。
生物学有个“阈值”的概念,比如说第一天感受痛苦的阈值是5,第二天可能会变成6,一个月后变成15。
身体和思维都有个“进化本能”,愈用而愈出。
二是适当给自己奖励,奖励自己坚持了。
有个的观点说三周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感觉不大对,可能需要2个月吧。
之前在抖音看到一个很好玩的视频,里面的文案写着:
真正喜欢的叫上瘾,不喜欢的才叫坚持。像孩子玩王者荣耀,什么时候要他坚持过,不用催我今天再玩一把。
写到这里,其实有点沮丧的滋味。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好比身体天赋,有些人就能打NBA,你不能。
同样的,有些人的思维很容易判断出什么是对的,然后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但是一些人呢,始终在兜圈,几十年过去了还是那样。
有人刷抖音小姐姐,快乐的很,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去看书,2分钟就跟遭受酷刑似的。
也有人刷到抖音小姐姐就略过,但读未读之书如遇良友,读已读之书如逢故人,文字跟他就像热切的恋人期待相遇,文字等他他等文字。
你看吧,比看小姐姐,前者赢起来不费吹灰之力,比看书,渣都不是。
芒格老了有点相信“宿命论”的意思,说“熊孩子老了依旧是熊孩子,我们无法改变什么。”
但是呢,芒格也相信“一个人想要得到什么,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他。”
聪明人有意思的一点是,脑子里有两个完全冲突的观点,却无碍于行事。
第三点是,重复的正确才是力量。
俗话讲,量变产生质变。
不过我练字的经验告诉我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之前喜欢练字,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每天乐此不疲。终于把书法从很丑变成不那么丑。
后来我去看别人怎么写字的,有个书法家说了这么一句话,“想要把字写好需要反复练,但重复的正确才能把字练好。”
丑的姿势练的越多,后期纠正越难,丑着丑着就习惯了。
同样的,积累经验也一样。
错误的经验越多,吵架吵起来越凶狠,越能够自欺欺人。
当错误的习惯形成枷锁后,就很难摆脱了。
有些人习惯追求暴利,但暴利如偏财,偏财如流水,来去皆快。
不过,极少数聪明的交易员,一开始就不做不对的事,确保核心不出错,然后逐步迭代,交易系统漏洞越来越少,渐渐把交易做成一门“细水长流”的事业。#创作者#
该交易分享已获得创作者基础奖励金:150FCOIN (可提现),更多创作者详情请点击 创作者计划 >> 了解吧
已编辑 04 Jan 2022, 16:16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followme.asia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