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历过鬼怪事件吗?
这是今天上午爬山休息间,同行的朋友挑起的话题,她们对于我会为这个问题给出什么样的回答。经历过鬼怪事件吗?相信鬼怪的存在吗?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我当时回答的是:没经历过。对随后是否相信灵异事件的追问中答曰——不可知论者,即我并不确定是否存在灵异的世界。随后她们(女性似乎尤其能在该问题上展开讨论)各自说着自己经历过的灵异事件。我对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什么看法,但是该事件在同行朋友们的心里带来的影响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如何从心理学上来找到一些解释的理论呢?
我们之前讨论过很多关于启动效应和易得性偏差的话题,即某个信息可能影响到你的评估、回忆系统,并使得最终结果偏向于该信息相关变化。例如你某天吃到了很喜欢的烧腊,当时在很开心的情绪下吃到(可能是某个特殊的场合),那么你在以后想到烧腊时就可能把这种情绪代入其中,结果再次去吃发现并没有记忆中那么好吃。这是因为我们提取记忆的数据本身就是受到了情绪左右的数据,事件激发的情绪对记忆有长远的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根据记忆所做出的判断:当我们处于一种特定的情绪状态时,会倾向于记住与情绪状态主题相一致的事件。当你处于积极的情绪下,做出决策和判断的时候,更容易是积极的,对积极事件的记忆提取也会更加轻松。当你处于消极的情绪下,更容易把事件往消极的发展想,也更容易记住那些消极的记忆。时间间隔越长,这种影响会越厉害。
伯克利大学有个经典实验,给受试学生一个名册,上面记录着一些编造的人名。两周后,再要求他们选出新的名册上知名人物的名字,结果在先前名册上出现过的虚假人名,被当作知名人物的概率很大。这说明了易得性偏差的强大影响力,当这些名字在我们记忆中出现过,就可能出现认知放松的情况,但如果我们对这些信息比较模糊就会触发联想——我只记得这个名字很熟悉,说不定就是个知名人物(至少比其他名字为名人的概率更大)。
我们经历过某类现象(人、物或事件)后,再想起时,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具有显著特征的。进而,如果让我们估计某群体里具有显著特征的个体比例,那么我们倾向于高估它。当我们仔细计算了类似群体中具有该特征的成员数目时,会发现我们的估计远远超过了它。记忆的选择性提取能够引发较大的评估误差,造成重大社会问题(例如电动车的安全隐患)的错误理解,最终导致严重的决策偏差。
当我们开始联想某个具有显著特征的个体比例时,其他的可能性可能会被忽略,而结果会被高估。
道斯做过一个实验。想象一个由10人组成的小组,然后凭直觉估算从小组中选出2人一组,会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之后再估算8人组成一组,有多少种组合。人们通常对前者的估计大于后者,因为人们会认为从10人组中选出2个人成组比选出8人成组要简单得多,仅凭直觉就能感觉两两成对要比8人成组更容易实现。
实际上,2人成组与8人成组的数目完全相同。纯逻辑计算可以证实该结果,因为你每次选择2人成组时都会留下另外8人成组,所以2人成组与8人成组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大脑在评估概率或可能性时并不是完全依照逻辑来的,因为我们觉得2人成组比8人成组更加容易,于是就会高估其频率。也就是说,如果引起我们记忆的提取更容易,我们也会高估其频率为基础的概率判断。
前几天我用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解释了同事总是担心孩子被拐卖的想法中存在的偏见。我问因走丢失踪的概率时,他在肯定性模式下记忆和想象都在构建各种孩子走丢的情况,例如跟在身后走丢了、跟错人走了、或者在某个场馆里迷路了等等。而当他评估意外死亡的概率时,他又将相同的选择过程又偏向了意外死亡上。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出现,而把他说的各项概率相加,孩子健康活到大的概率甚至要远低于90%(一开始我问他对于儿童健康长到14岁的概率,他估计是90%,实际应该是99.925%)。但如果把问题换成生存率和死亡率的时候,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了,因为这个问题的关注点和其他情况都很详细,概率相加是100%。
当你把某个罕见事件作为概括化的基础数据时,大脑在肯定性模式记忆和想象都是根据这件事一定会出现(眼见为实)作为基础的,这就和其客观概率产生了冲突,但大脑的系统1并不会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而该现象在灵异事件的概率(多少人体验过鬼怪事件,实际上也指的概率)上也能解释得清。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即随机抽取一些人回答问题。1992年,Hopkin和Jacobs问:“你是否经历过以下情形:醒来后浑身发麻,感觉屋子里有陌生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当时有40%人回答至少发生过一次。而在另一组对照组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被问及“陌生人存在的感觉”,仅仅是“醒来后浑身发麻”,而这一次只有14%的人做出了肯定回答。显然,“陌生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的详细描述使人“回忆起那些原本可能从大脑中溜走的事例”。这显然从逻辑上不通,因为“醒来后浑身发麻,感觉到屋子里有陌生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一定是比“醒来后浑身发麻”的概率小很多,前者属于后者集合中的一个子项。
就像前面说的一样,我对是否存在鬼怪持“不可知论”的态度,但对她们竟然会如此笃定经历过鬼怪事件感兴趣。其中可能一部分受到了肯定性效应、可能性效应的影响,也可能受到了易得性偏差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联想的记忆提取导致的概率评估偏差,也可能受到了描述性与经验性对概率的评估偏差。当然也有可能同时受到了这些影响,毫无疑问,我们的大脑有时判断并不那么可靠,而认识并排除自己认知偏见的过程,可能就是我们寻求理性的过程。
上周我们总共给出了3天的策略,分别是周一、周二和周四,其他几天没给的原因之一是不太好做,只能通过短线交易,出于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考虑,就没有做额外公开,只是让直接能看策略的朋友们操作了。
2月27日(周一)策略《叶一良:为什么经济学常常脱离实际,数模的局限性!2月27日黄金原油交易策略》。给出黄金1803-05之间做多,目标1813,止损1800的策略。当日黄金恰好最低是1806,就这么1美元,竟然没能成功进场,但也是我偏向于保守,所以很遗憾地错过了。
原油方面我给出的是75.6的多单,本单持有至77的时候出场,收获了140点。
2月28日(周二)策略《叶一良:理性演绎推理与归纳逻辑的差异,2月28日黄金原油策略》。给出1805-07附近做多,目标1815,第二目标1822,终极目标1830的多单策略。黄金在本周大幅反弹,我们看得也很准,短线没有持有那么久,只到1815即平仓了,最终收获了70点。
3月2日(周四)策略《叶一良: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DNA与RNA,3月2日黄金原油策略》给出黄金1829-31做多,目标1840,第二目标1846,终极目标1860的策略。本日最低金价恰好是1829.9,最高则到了1840,次日最高到达1856,逼近终极目标。我们实际出场的时间稍早,若是持有到最后可以得到260余点。
本周仅文章中的收获就有140+70+260=470点,而实际操作上获得了超800点。
下周黄金前景依旧不明朗,还没有出现确定性指明方向的因素,因此下周操作时尽量做好避险准备,每单都带上止损。
原油本周因为阿联酋与沙特的也门争执传出退出欧佩克的讨论而油价大跌,随后又因阿联酋的辟谣而反弹,甚至破高。下周原油可能仍旧会短暂地继续上涨一会儿,80-81之间会停下,到时候我们再做空。且本次空的目标很明确,74美元!
文/叶一良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followme.asia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