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学得越多,越迷茫?#
我们在从事交易时,总会要学习很多很多的知识点。比如交易框架,交易品种,交易指标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仿佛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一开口也会说:自己有了XX年的交易经验,但说出口后,我们会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有和XX年经验对应的操作技巧和心态处理么?
更多的人觉得,自己做交易那么多年,最后反而做的越来越混乱。坚持做长线的时候,看到短线不断的来回折返,浮盈不断的回吐又折腾,又觉得长线不好做还是要做短线来回套利,完全忘了自己做短线时被市场揍的鼻青眼肿的时候;
坚持做欧美看中其稳定做震荡行情的时候,看到黄金今年的暴力行情,又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手去做趋势行情,完全忘了黄金暴力的波动被来回扫损的时候。
坚持用均线的时候,看到行情在均线来来回回没有明显的方向,看到别人晒单用剥头皮的方法赚的盆满钵满,比自己亏钱还难受,又开始想在5分钟K线跃跃欲试,完全忘了自己剥头皮时内心的多巴胺骚动而带来的心跳加速导致最终爆仓。
我们仿佛学了很多东西,又觉得学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时间看来只是个计量单位,它不能计量我们学的东西有哪些是真正有用的。那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过程?
如果我们把学的多去拆解概念的话,学的多有两层方面的意思:
1)学习的时间多
2)学习的内容多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仿佛每个人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在不断增加。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人也是德高望重的代名词,这个从农耕文明带过来的传统观念也不断的给人以思想上的强化。但如果时间真的能衡量学习的成果如何,那同样是12年的小初高教育,大家的差距应该并不大,但实际生活中,这12年教育结果的差距天差地别,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差距呢?我觉得学校里的学习可能不一定能说明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学习更多还带有老师胡萝卜加大棒的结果,而我们作为上班族,更多的一个感受是:上班以后要学东西就更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用学习的时间不够来作为借口,但其实,学习的东西很多都是有自己的底层逻辑,如果我们没有抓住底层逻辑,花再多的时间也没有用。相反,抓住了底层逻辑,那至少学习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
我大学的时候一顿操作读了英语专业,本来想着已经学了好多年的英语应该可以摸鱼度过,但最后其实发现,英语的能力其实要面对大学的专业知识学习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听BBC之类的时候简直不要太痛苦,一方面听的方式不对,如果一个词听不懂就容易卡在那里,另一方面,对于很多英语里的连读,弱读等读音方式自己也做不到,自己不是这样读的那就很难听懂这样说的。
在后面有幸发现了那本书《千万不要学英语》,发现了那本书里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方式,简直就是开启了语言学习的新纪元。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它主打的方式就是听写+阅读的方式去快速积累词汇以及正确的读音和运用方法。
详细的我也不再这里展开,不过这个方法获得了很多方面的好评。当然很多培训机构不会说,因为这个方法基本会导致他们破产,他们更多的学习逻辑还是偏一问一答,或者陪伴试学习为主,从而体现他们的专业,而深层次去看,其实就是提供专业练习其次,更多的是提供情绪价值。
真正学习的好的人,无非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就的,而且自学过来的人,更多是觉得实际的语言学习方法不过如此,但最重要的是坚持练习下去。后来我通过这个掌握了德语和日语的基本读写,所以也认识到了学习语言其实不过如此。
而健身其实也有底层逻辑所在,其实已经被人说烂了,就是管住嘴迈开腿——摄入热量 < 消耗热量。但即使这样,很多人也无法自己健身。
一方面这个底层逻辑需要很多知识去支撑:怎么管住嘴,吃多少热量,吃哪些食物才能算。可能一个牛肉汉堡+可乐会被当成没管住嘴,但一顿夜宵的重庆火锅却被认为是涮菜而当成健康饮食。
另一方面迈开腿的话:是饭前还是饭后运动,一次运动多长时间,一周运动几次,有氧无氧怎么配比,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学习的。且不说把这些知识点了熟于心,能每周抽出3天时间,每次1个小时运动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不就是说——能踏进健身房就打败了80%的人嘛。
由于最近我接了一些健身教练的私活,所以也明白了:有人的确是知识点不够,需要补课,但大部分人哪怕知道了知识点,但并没有串起来,形成自己的体系,加上也没有时间或者也不愿意去实践强化自己的知识点变成自己的东西,或者本身的体系也是不适合自己的,所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请教练上私教课其实也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毕竟如果自己没练好,也可以甩锅健身教练。但其实从上帝视角来看,很多学员第一节课就能知道他/她是不是真的想做好了,教练能做的也很有限,更多其实就是提供情绪价值罢了。
对于交易其实也是类似的底层逻辑:就是凯利公式。如果要详细解开这个公式,就是社区里常见的两个派系:
1)时间换空间——用高持仓时间(高风险偏好,多浮盈)换取大利润空间。手段:做高盈亏比,牺牲胜率。低胜率用多品种弥补。
2)空间换时间——用低利润空间换取低持仓时间(低风险偏好,多落袋)。手段:做高胜率,牺牲盈亏比。低盈亏比用操作频次弥补。
我们会觉得交易学的越多越迷茫,其实也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两个阻拦:
1)学的东西太多
江恩理论,道氏理论,MACD,均线,BOLL,各种各样的指标和理论,现在还能躺在各个交易书籍之中,自有它的道理。但如果把它当成圣经,那肯定会让我们失望。
我们在看交易书籍里的指标说明时,都能看到它的图例,但我们要知道,图例其实只是万千行情中的一个可能性,而且日后并不能发生完全一样的行情,那指标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知道在某一些行情中它是适用的,那就说明某一些概率下,它会出错。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概率不站在我们这边的时候保护好自己的本金,而在概率站在我们这边的时候好好守着自己的交易单。而另外一个逻辑,就是怎么保护好本金。一个就是控制好仓位,毕竟我们本金不是无限,另外一个就是控制好开单的节奏,当开单频率走高时,连续失效的概率也会增加,加速它的到来。我们并不是学的更多就能交易的更好,这是一种错觉,反而在交易的最后,我们只会保留一个和我们性格和交易习惯最贴合的交易指标,去运用在自己的交易系统中,这才是我们稳定盈利的关键。
2)学的时间很多但没看到适合自己的
我们太容易被各种诱惑所影响。看到别人短线获利,自己长线交易的煎熬期就让人容易抓狂放弃;看到别人的交易品种获利,自己的交易品种频繁止损也让人难以坚持。但我们看到的真的是全部的真相么?
非也。其实看开“其他人都盈利,自己就不行”就是一种祛魅的过程,毕竟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大家美好的样子而非狼狈的样子,所以要明白很多人可能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或者换一个小号又回来大放厥词。做好自己的交易逻辑,保持好交易系统和交易节奏,才能真正看清交易的真相,不被各种大神,营销号的漂亮数据所蒙蔽。
一切的学习都是祛魅的过程,在我们懂的越多的时候我势必会觉得我们不懂的更多,我现在看以前的文章都会觉得自己当时还是太傻,所以这个过程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走下去,才能看清这个花花世界的真相,看清交易乱花渐欲迷人眼下的去伪存真。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followme.asia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