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倉的真相:那些年市場教我的事

avatar
官方认证
· 阅读量 2,332

深夜翻著五年前的交易筆記,看到當年用紅筆寫的"抓住一波行情改變命運",自己都笑出了聲。那時候總覺得賬戶翻倍就差個機會,就像在牌桌上等著摸同花順,卻從沒想過為什麽隔壁桌的老王打麻將二十年,靠的全是平胡和屁胡。

 

這個市場最吊詭的地方在於,所有人都知道輕倉重要,但真到下單的時候,手就不聽使喚。你看著那些爆倉故事覺得是別人的事故,可還記得2015年千股跌停時,多少人盯著熔斷的屏幕手抖得連煙都點不著?我親眼見過私募冠軍在三個月裏把兩億產品做到四億,又在隨後兩周爆倉強平——他辦公室那扇被拳頭砸裂的鋼化玻璃,到現在都沒換。

 

有沒有想過,或許我們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總以為輕倉就是膽小,是沒本事重倉搏殺的遮羞布。當年我也沈迷於尋找"最佳倉位",把凱利公式、波動率加權這些名詞掛在嘴邊。直到有次在澳門撲克廳,看個穿人字拖的老頭用籌碼堆城堡,他每局下註不超過總籌碼2%,卻能在淩晨三點把面前的金色籌碼摞得比誰都高。

 

輕倉的真相:那些年市場教我的事

 

市場裏真正恐怖的不是黑天鵝,而是灰犀牛。螺紋鋼那波流暢下跌,圈子裏都知道空頭趨勢,可最後賺錢的只有期貨公司營業部的小劉。這個94年的小夥子每次開倉不超過10%,但能頂著反向波動硬加六次倉。反觀那些滿倉殺入的老手,早在第三次反彈時就割在了地板上。就像你明明知道臺風要來了,卻總有人覺得自己的舢板能抗住十級風浪。

 

有個秘密可能沒人告訴過你:那些頂尖遊資的股票賬戶裏,單票倉位很少有超過15%的。浙江某大佬的操盤手親口跟我說,他們重倉票都是從3%倉位試出來的,賺錢了才敢加到10%,"你以為我們是靠膽量?其實全是靠倉位調節活著"。這話讓我想起少林寺的十八銅人陣,闖過去的關鍵不是招式多華麗,而是每次出拳都留著七分余力。

 

最近跟做量化的朋友喝酒,他算過一筆賬:如果你能保證每月穩定3%收益,五年下來復利超過500%,但前提是最大回撤不能超過8%。這個數據像盆冷水澆醒了我——原來我們追求的"暴力"在數學面前就是個笑話。那些天天曬翻倍截圖的人,從不敢給你看三年的資金曲線,因為早就碎成了鋸齒狀。

 

真正想通輕倉的那天,我正在幼兒園接孩子。看著小朋友玩蹺蹺板突然頓悟:倉位就是你的支點,給你足夠的杠桿去撬動行情,但要是支點太靠近自己這頭,隨時可能被掀翻。現在我的交易日誌首頁貼著張便利貼,上面是女兒用蠟筆寫的:"爸爸說每次只拿糖罐裏十分之一的糖"。這或許才是市場教給我們最樸素的真理——活得久的人,不是最能搶的,而是最懂克製的。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followme.asia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