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读书获得克制人性的能力

avatar
· 阅读量 6,579

只要做高精尖的工作(包括交易)都需要习得可以克制人性的能力,但要从哪里下手却不是很能摸得着北~

后来觉得应该能从大神们身上学到,然后不怎么读书的我开始读王阳明、曾国藩、老子等书,最后延伸到历史和各种国学经典,不想看的时候就听,听了有3000多小时,现在这阶段有像前辈们说的,对知识如饥似渴。
如何通过读书获得克制人性的能力

在读书对能力的提升上,有体会到那种开挂的感觉了,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有非常大的提升。

整个过程的体验,有点像在玩一个无边界的拼图游戏,每次阅读都能获得拼图的碎片,刚开始读得少的时候,拥有的碎片很少,感觉完全没什么用,体验就是读完一本书,内容第二天就忘了,甚至怀疑自己脑子是不是有问题。然后带着有问题的脑子继续阅读,在拥有的碎片越来越多后,惊喜的发现某些碎片可以拼成小图案,这些小图案就是已获得的能力,能力嘛本来就是无法具象化的,但我们能想象,图案越大,能力就越强,图案越多,就拥有越多领域的能力。

如何通过读书获得克制人性的能力

举一个我的例子,记得刚开始读历史时,读了一天只记住了一个飞将军貌似很有名,但这飞将军是谁,什么时代,事迹完全没记住,当时真觉得是不是要吃核桃补补脑,不然怕老年痴呆是要提前来了。(后来看,当时其实就是拥有的拼图碎片太少,碎片间完全没联系,根本记不住已有碎片的样子,所以过目就忘了)

后来又啃了些史书,都是通读一遍,没反复翻读。居然记住了飞将军的事迹,汉武帝时期的猛男,和三国的张飞一个德性,几百人敢怼带大兵团的对手,还把对手吓跑了。可是当时我依旧没记住这位飞将军的名字,还把他和东汉的马援给搞混了,分不清谁是谁。(这时我历史区域的碎片开始多了,不过还比较零碎,相互能拼起来的不多)

再后来又把资治通鉴和民清史粗啃了一下,这时很多人名和关键字大脑一检索就出很多内容,比如检索飞将军,就会想到李广,汉武帝时期,和卫青、霍去病干匈奴时自杀的,后人还弄了个李广难封的成语。之前那个和李广搞混的马援,检索一下,就想到他是伏波将军,东汉招陨石的刘秀时期的,因为写家书教育晚辈,死后把自己给害了,死前还搞出了一句马革裹尸的成语。顺着马革裹尸大脑又联想到晚清名臣左宗棠,抬着棺材去收复新疆时,也说了马革裹尸是军人最好的归宿。(此时就是我历史区域的碎片已经很多了,形成了坑坑洼洼的整块图案,虽然细节还有很多缺失,但整体轮廓已经有了,如色块拼成的油画)

如何通过读书获得克制人性的能力

想象一下这油画就是我已获得的历史能力,很多朋友会觉得这历史能力有啥用?拿来嚼文言文背古诗?讲故事吗?

其实不是,各种能力就像游戏里角色的技能一样,这历史啊是辅助技能,而且是最强的辅助技能,要搭配着其他技能去实际应用。看一下历史上的大神,几乎都点了这个技能就知道了。随便举例,教员,历史点满。再往前曾国藩,历史点满。还有大家熟知的诸葛亮、孔子等等,都狂点了这个技能。

简单比喻,相当于你玩王者农药,大家都有战争迷雾,你点了历史技能,迷雾透明度居然降低了!能若隐若现看到迷雾里的动态,还有系统各种可能性提示标注,虽然能不能赢不一定,但能指导行动和预知很多危险。

如何通过读书获得克制人性的能力

我演示下,尝试用已获得的各种能力,解决文章开头说的克服人性的问题,这问题比较抽象、范围也比较广,试着换成克服怒路症,性质差不多。

怒路症估计很多朋友都有,而且很奇怪,我们都知道不该怒路,都知道气量要大些不要生气,可为什么知道了还是会怒路症呢?怎么解决呢?

收集资料:

大脑开始检索已有的相关资料,调用到的能力都用《书名号》圈起来。

知道,但做不到,那就是知和行不能合一,《历史》上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说的知行合一,《心学》的核心说“致良知,存天理,去人欲”就能做到知行合一,而且王阳明做到了,成了古今第二位圣人。由此证明知道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怒路症是可以解决的。

在此结论下,继续检索采集大脑里的资料,“存天理”脑中最符合的属《道德经》的天之道,核心是:无我、利它,不争,“去人欲”最贴切的是《佛》提到的得与失,得失之心会让人:喜、怒、忧、思、悲、恐、惊,怒路症不正是怒吗?获得了怒生成的相关资料。那怒的运行机制是什么?为何知道不该怒还是会怒?

《思考,快与慢》给出了答案,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不然后面就没法继续了。

如何通过读书获得克制人性的能力

这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很严谨的证明了,人有两套思维系统:

系统1:用现代学名表示,比较贴切的应该是感性思维。系统1的权限高,24小时运行,而且随时会抢身体控制权。它处理事情全自动按已有脚本运行。

举例:遇到高兴的事,系统1马上抢夺控制权,执行已有的开心脚本,你会自动的笑或是手舞足蹈,这些都是自动的。遇到生气的事情也如此,系统1抢过控制权,自动执行已有的愤怒脚本,如咬牙切齿,问候家人等等。

系统2:也就相当于理性思维,权限比较低,启用时要不断消耗精力,运行过程中专注度高,行事讲逻辑,如它学名一样,理性。但可惜即使系统2明白“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的道理,开车怒路时,依旧被系统1抢过控制权,然后自动问候了对方家人。

有了这些资料,我们开始逻辑分析:

怒路症之所以控制不了,是因为我们心胸不够宽,没能像《道德经》说的学“天之道”创造了世界这个那么伟大的平台,也不学天猫收个管理费、交易手续费等等,我们甚至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如此无我,如此不争。

那我们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开车的时候别人稍不如我们的意,就感觉自己吃亏了、权益受到损“失”了,然后就怒了,系统1开始控制身体,所以我们明知不该怒路,但还是怒了。

解决方案:

我尝试从分析结果提出解决方向,

1.提高我们感觉得与失的阈值,让系统1无法抢控制权。

2.能更多的“住”在系统2里,相当于提高系统2权限。

方向1就如我们传统文化里说的,修身、修心、修德,提高道德修养,让系统1没机会控制。

《心学》说每个人生下来心性是不同的,但成为圣人的条件都已具备,都能经过“知”加“行”达到。

如有的人天生脾气好、能吃亏,这样的人对得失看得淡,就不容易怒,不容易被系统1控制。有的人天生脾气差,斤斤计较,这样的人得失看得重,很容易被系统1控制,这就需要更多的道德修养。这应该也是《佛》说的根器,是由前世因果继承来的,但都能经过修行“成佛”,不同的就是

有的人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有的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多扯两句,我学国学经典前,得失心也重,看到那些吃亏后不抱怨,还乐呵呵当无事的人觉得真是太傻了,这人是缺心眼吧。现在得失心轻了,开始敬仰这样的人,不再像以前,羡慕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

方向2就是修行了,如曾国藩的静功,每天静坐就是这个方向,再如乔布斯的冥想,《佛》的打坐,就是主动在系统2运行的状态,能唤醒一个称为“觉知”的线程,能在系统1抢夺控制权时做出反馈,知道现在处于系统1运行,修行足够的人能在这时重新启动系统2。

原理嘛,也不复杂,看一下道家佛家的修行,都是得清心寡欲,然后说不止打坐诵经是修行,平时干活、扫地、吃饭都是修行。

以前不理解,现在明白了,印象比较深的说一个和尚,吃饭时津津有味的咀嚼白米饭,感觉米饭在嘴里被牙齿嚼碎、咀嚼出甜的味道,感受整个吃饭的过程。这不就是用系统2在吃饭修行吗?

回忆一下我们平时是如何吃饭的?是不是像执行了吃饭脚本?米饭入嘴到下咽,基本都是系统1在自动执行的。

如果这些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举个写字的例子说明一下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学写字时,要先知道字怎么写好看,这时我们看了大师的字,也还写不出大师的水平,但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按照大师的字去写,慢慢也能写出如大师的字,天赋高的人容易些,天赋低的难一些。

正如王阳明《心学》说的,知和行是一个东西,知道了就能做到,做到了就是知道。

到这里我从读书到提升能力再到运用能力的过程就写完了,我们要庆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读书学习的门槛非常低,还能找到各种非常专业的讲解,试想前人读书学习的条件,比我们差了不是一个数量级,就拿曾国藩用100两买二十三史这事,后来曾国藩做京官,一年的薪水也就120两,好的,希望文章能对路上的朋友有用。

最后说些题外话,解决怒路症就是解决天生自带的人性缺陷,怒路症解决了,其他的品行自然也会端正,可惜这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要不怎么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呢?

我大胆想象一下修成的人最后是什么样的呢?把人欲降低了,就不追求名利了,脱去了欲望的束缚,看懂了缘聚缘散,放下了得与失,应该像是到达了彼岸,此岸心无束缚自在快乐,

正如“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

#创作者#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followme.asia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